AD POST編輯部
2025-09-15更新
跨境網紅行銷不求人:品牌打進日本韓國市場策略關鍵

# 網紅行銷
台灣品牌對於網紅行銷一點也不陌生。從寄產品給 KOL、到設計腳本、操作短影音話題、甚至自組內容團隊——這些早已是行銷日常。但當市場飽和、業績壓力上升,大家紛紛把目光轉向日本與韓國,問題就來了: 為什麼你用在台灣行之有效的網紅策略,一到海外就「聲音全無」? 另外還有為什麼明明找了當地百萬粉絲的 KOL,結果卻只有幾百個讚、甚至負評?很多品牌以為是選錯人、內容做不好、預算不夠。但實際上,你真正搞錯的不是策略,而是整個背後的 操作邏輯、文化結構與語言思維,跨境網紅行銷,從來不是「換一個人發文」這麼簡單,而是要從品牌的語言、內容結構、合作流程一路重新設計,才能真正打動當地消費者。
快速跳轉目錄
如何掌握跨境網紅行銷的基本策略
(一) 語言不是翻譯問題,是品牌語感不被認同
品牌最常犯的一個錯,就是把中文文案交給職員翻譯成日文或韓文後交給當地網紅發文。看起來流程很合理,畢竟你已經用當地語言了,不是嗎? 錯了,這正是許多品牌在跨境第一步就失敗的原因。日本與韓國消費者對品牌訊息的接受方式,與台灣完全不同。他們 所謂的「信任感」,是來自語氣、情境、文化語感與生活細節的長期累積。即便你用詞正確,如果語氣像廣告、內容像硬推銷,粉絲一眼就會識破這是外來品牌買曝光,甚至產生距離與反感。
你可以這樣操作,在日本,內容要像說故事般慢慢鋪陳;在韓國,語氣、句尾助詞、流行用語與 hashtag 節奏都必須在地化,品牌可以從以下這些方向著手:
👉將品牌訊息重寫為當地人自然、有感、有共鳴的說法
👉聚焦「情緒狀態」與「生活場景」,而不是硬講產品特色
👉用在地人習慣的語氣、語速、社群語言,降低商業感
👉建立角色與生活感,讓品牌變成在地社群的一份子
這不是單純的語言問題,而是文化溝通的根本問題。想讓當地人聽你說話,就得先說他們願意相信的語言不只是文字,更是語感。
(二) 你以為找人發文就好?跨境 KOL 背後是一整套不同的產業系統
在台灣做網紅行銷,品牌與 KOL 的合作模式已經非常熟悉,但到了日本與韓國,這套操作方式幾乎完全失效,KOL 不只是創作者,而是整個產業體系有不同的商業運作模式,從溝通、審核到內容上線,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與節奏。在日本,多數網紅隸屬經紀公司,就算是五萬粉的網紅,也需要經過多輪確認;而在韓國,MCN(多頻道經紀公司)管理更嚴謹,合作的每個細節都必須符合 MCN 商業規則,如果你只是單純寄信邀約,卻沒有理解這套產業文化,很可能連門都進不去。
品牌可以從以下這些方向準備跨境合作流程:
👉 預 留比台灣多 1.5~2 倍的時間 進行溝通與排程
👉 視審核為常態,而非例外,內部時程要彈性設計
👉 找顧問或代理人協助溝通,避免語言與商務禮儀誤解
👉 提前準備品牌合作說明書,內容包含品牌背景、商品特色、預期合作方式與內容風格參考
跨境合作的關鍵不是換一位當地網紅來發文,而是理解並尊重對方的行銷與商業邏輯。這份理解,會讓你在異地市場中,獲得真正的信任與長期合作關係。
(三) 你還在算點擊和曝光?但日本要信任,韓國要趨勢本質根本不同
台灣行銷團隊最熟悉的績效指標是什麼?曝光量、點擊率、折扣碼使用量與轉換率。這些 KPI 具體明確,與 KOL 合作時也容易執行與評估。但一旦將這套指標直接複製到日本或韓國市場,效果常常讓品牌感到失望。不是因為 KOL 做得不好,而是因為你用錯了期待。日本市場看重的不是一篇文的成效,而是這個 KOL 是否「長期愛用這個品牌」,內容看起來是不是「真實」,推薦是否出於個人經驗。當地消費者不會因為一則漂亮的發文就立即下單,他們會觀察這位網紅在不同時間點、不同場合,是否持續使用與分享這個產品。信任是慢慢培養出來的,不是憑一次曝光就能換來。而在韓國,則是完全相反的邏輯。這是一個節奏極快的市場,消費者的行動力強,FOMO(錯過恐懼症)情緒明顯,只要一件事在社群裡紅起來,大家就會搶著參與。但也紅得快,退得快。
品牌應該依照市場特性,這樣調整操作節奏與成效目標:
在日本,建議聚焦:
👉 建立品牌認同與關鍵字搜尋量
👉 提升自然流量與搜尋曝光
👉 製作保存性高的 Evergreen Content(可長期被搜尋、被使用)
👉 合作型態:深度開箱、實測影片、長期合作系列內容
在韓國,建議聚焦:
👉 創造話題性與短期社群熱度
👉 鼓勵用戶參與、轉發與二創(如 Remix / Duet)
👉 融入韓流內容語境(節日梗、流行語、K-pop 熱點等)
👉 合作型態:TikTok 挑戰、IG Reels 快閃活動、時事梗內容貼文
無論在哪個市場,你追求的,不能只是 KPI 數字,而是品牌在用戶心中留下的感受與記憶。只有真正掌握當地內容生態與受眾邏輯,KOL 的力量才會產生長尾效應,而非曇花一現。
(四) 不只是產品曝光,而要讓品牌融入在地人生活
當品牌成功把語言調整到當地用戶能理解、願意接受的語感,並不代表任務完成。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品牌是否真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裡?在日本與韓國這樣文化敏感度極高的市場,用戶不會因為一篇廣告貼文就與品牌產生連結,是否讓他們感受到,這個品牌「懂我」?當內容語氣不自然、視覺風格不在地、話題與生活脈絡無關,即使內容發布得再密集,觀眾也只會覺得你是路過的外國品牌,而不會主動產生認同與好感。
品牌應從這幾個面向設計在地感內容:
👉 情境先於產品:讓產品出現在當地用戶熟悉的生活場景中
👉 語感對味:文案不只是正確翻譯,而是符合當地語氣、節奏與社群習慣的表達
👉 視覺風格貼近當地:日 系偏好乾淨簡約、韓系則偏好飽和度高、視覺衝擊強的構圖與濾鏡
👉 KOL 的日常置入:不只是說我用了這個產品,而是讓它自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
真正有效的 KOL 合作,不是為品牌發一篇業配文,而是讓品牌變成這位 KOL 生活的一部分,進而進入觀眾的日常。當用戶開始「不自覺地接受你」,你才真正完成跨境品牌的初步在地化。
總結
當台灣品牌將在地成功的網紅行銷經驗套用到日本或韓國時,最常遇到的挫折並不是策略失誤,而是忽略了文化、系統與語感的本質差異。在日本,品牌需要靠時間與內容累積信任;在韓國,則必須快速切入趨勢、掌握話題節奏。這些邏輯與台灣的行銷思維大相逕庭。跨境網紅行銷,絕對不是找個當地 KOL 發文就好。它需要從語言開始轉譯、從內容結構重新設計、從合作流程全面重建,並且真正理解當地用戶的價值觀、社群語言與生活習慣,品牌想在海外市場被看見,不難;但要被認同,才是關鍵。
代言找人、控管流程、拓展日韓,全交給 AD POST 整合台日韓資源,讓品牌執行更有效率
AD POST 是專為品牌與創作者打造的網紅行銷專案管理平台,整合媒合、流程、數據與執行支援,幫助品牌快速找到對的人、用對的方式、做出有成效的合作。無論是台灣在地操作,或是日韓跨國代言推廣,AD POST 都能提供全流程協助。
✅ 24 萬筆網紅資料庫 + AI 科技比對
快速找到與品牌定位、目標受眾(TA)匹配的創作者,精準有效。
✅ 全程由專人協助把關
從人選篩選、溝通洽談、內容審稿到成效追蹤,全流程均有專業團隊協作。
✅ 專案管理更輕鬆
流程標準化,代辦任務自動追蹤,合作項目不遺漏,內部執行更省力。
✅ 成效追蹤與資料回收整合
每場合作皆可留存成效資料,協助品牌掌握回報、優化下一次操作。
✅ 媒合 + 日韓資源整合
可協助對接:一線韓國明星資源、日本人氣網紅、藝人與當地創作者,打造品牌代言佈局。
透過 AD POST,品牌行銷團隊可節省 70% 的代言執行時間,把重心放在策略與內容創造上,真正讓代言合作發揮最大價值。
分享至: